唐嫣:以时间为刀,镌刻“演员之名”
14天,繁花似锦终落幕。可以确定的是,《繁花》这部横跨2023到2024年的全民爆款剧,花期远不止播出的这十四天。一部对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影视作品,对演员同样意义非凡。
走在《繁花》铺就花路之上的,就包括剧中饰演汪小姐的唐嫣。从剧集初期风风火火,到剧播至角色开启人生转折点持续迎来客观好评,再到收官回荡在社交场上的赞歌,唐嫣打的这场漂亮仗有清晰可见的落点。
时间这支魔法棒不止令戏里的汪小姐“觉醒重生”,也让戏外的唐嫣沉淀爆发。后者在《繁花》里呈现的出彩演技,三年光阴扎进一部剧没有白费。唐嫣带着新角色“汪小姐”,再次创下事业高光。
爆剧加持,角色火出圈
飘红数据记录下《繁花》绽放的璀璨时刻。根据Vlinkage剧集网络播放指数榜(1日-9日)显示,该剧以90.11的指数蝉联登顶,不仅是上榜剧目中唯一破90的,还是榜单前三甲里首播时间最晚的剧。这意味着《繁花》以精品气质快速突围,凭借口碑发酵在市场打响声量,强势占领高地。
截至收官,该剧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破31000,进入腾讯视频「爆款俱乐部」,超21万人打出豆瓣8.4高分,实现开分8.1的逆跌,名副其实叫好叫座。这把“火”,甚至从线上蔓延到线下,剧中场景成为热门打卡圣地,实现异业联动。
《繁花》展示跨年大剧风采,一来得益于名导王家卫精益求精的艺术把关,二来归功于演员的精湛表演。毕竟光影世界与现实时空交错,跟观众完成精神对话的是演员。
唐嫣饰演的汪明珠,人如其名,明媚夺目,剧集开播后便成热议焦点。《繁花》整个播出周期内,“汪小姐”的Vlinkage角色指数趋势稳步攀升,不时刷出自身新高,更在大结局前两天接连破9,并在收官日创下9.03的新峰值,蝉联Vlinkage剧集角色新媒体指数榜Top2,且是排名第一的女性角色。
四面八方涌来的关注推高角色热度,唐嫣被簇拥着来到聚光灯下,这只是她塑造汪小姐深入人心的佐证之一。衡量角色是否真正破圈,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渗透和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,即:从抽象的“体感红”转化为具象的肉眼可见的红。
随着《繁花》热播,上海某家百年老字号的排骨年糕日销售额超过15万元,甚至爆单卖断货。汪小姐同款排骨年糕销量创历史峰值的词条,冲上热搜。此外,排骨年糕在淘宝的周搜索量上涨11%,搜索热度达600多万;并在外卖平台搜索量暴涨670%,外卖订单量环比上周暴涨237%。
这道剧里汪小姐最爱的美食,变成人们追捧的对象,从侧面反映了唐嫣刻画的汪小姐已经烙印在观众心间,获得颇高认可。
角色要引发轰动,除了依托优秀作品,共情力的人设是另一重放大器。汪小姐是《繁花》里时代弄潮儿群像中的一员。90年代首批白领,从事外贸行业的上海姑娘。
人物最大特质是纯粹,这练就了她无坚不摧的内核,向阳而生的底色又为她赋予蓬勃与桀骜的多面性。所以当汪小姐穿梭于职场、商海跟各路人马打交道时,她会展示出立体饱满的形象。
跟至真园老板李李因为宝总周旋,汪小姐不管对方来历敢“硬碰硬”。被人怀疑跟宝总有不正当关系,她强调自己是公职人员,必须跟客户划清界限,守住红线公私分明。
被同事诬陷到组织部接受调查,汪小姐义正辞严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、对得起客户、对得起国家。从工厂重回黄河路非但订不到饭店包间还反被人奚落,她顿悟世态炎凉。决定下海创业,汪小姐开了两天车从上海独闯深圳,凭借经商头脑和对外贸政策的了解,拿下公司第一单。
这个角色既是“职场厚黑学”的亲历者,也是没有被江湖规则同化的“异类”,更折射出成年人残酷的生存法则。盘根错节的人生分支,殊途同归到自我觉醒。
于是随时代沉浮并映射时代变迁的汪小姐,化身为包含镜像意义的情怀牌,以及情绪价值的综合体。加载于她的丰富多维的社会议题,散发深刻且与时俱进的思潮,打造了出圈的基石。
追求个人价值,这一很妙的剧版改编,令汪小姐击穿时空壁垒,与当下年轻人同频。
因此,汪小姐的色彩是夹杂轻盈与厚重的斑驳。如果说生活是场戏,那发生在汪小姐身上的一连串戏剧性时刻,汇聚为她的成长主轴,使这位女性充满了与外界抗衡的顽强生命力。
共情角色,沉浸式表演
出演《繁花》这样一部“顶配剧”,演员压力和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。某种程度上,汪小姐浓缩了90年代独立女性的成长史,甚至有不输于男子的赤诚血性。
从风光无限到陷入至暗再到低谷反弹,前期她宛如热血少女漫的主人公——阳光开朗、元气满满,中期是百折不挠的前进者——越挫越勇、奋力向上,后期变成顺应时代潮流和前瞻商机的创业者——敢于拼搏、胆识过人。
汪小姐、虹口小汪、汪总,称谓转换为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写下注脚。特殊时代印记与现实肌理杂糅,加之大开大合的成长轨迹,表演难度不言自明。演员只有精准把控角色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,才能赋予人物灵魂,令观众信服。从这个角度看,唐嫣的确交出可圈可点的答卷。
《繁花》里的唐嫣,让人感受到突破时间经验阈值的表演灵性。节奏流畅自然,神态微表情、说话的腔调频率、乃至呼吸,都难察觉修饰的痕迹。只要在戏里,唐嫣就是汪明珠,汪明珠就是唐嫣。
汪小姐是上海囡囡,与上海土生土长的唐嫣在成长环境上有所重叠,降低了观众的代入门槛。当唐嫣在剧里说出一口沪语,汪小姐便完成了二维剧本到三维影像的转化。
但这并非本色出演即可,角色的地域性或许难不倒唐嫣,年代感、现实性与复杂度却是她必须要翻越的“三重大山”。得知李李要撮合魏总跟范总合作,替宝总操碎心的汪小姐风风火火忙前忙后,用自己的努力想要帮宝总拿回生意。
遭同事举报受贿,面对领导逼问,被冤枉的汪小姐情绪层层递进又相互交织。愤怒争执、委屈自证清白,最后输出“我对得起良心、对得起客户、对得起国家”摆明立场。语速加快、音调愈发高亢,神情也益加严肃,唐嫣把汪小姐百口莫辩的内心急切展示得一览无遗。
被降职到工厂,厂长安排汪小姐一人清理仓库,虽然心有不甘可手上的活儿不停着。同事问是否要帮忙,她倔强拒绝,弹弹手上灰尘、叉着腰转头跟对方说自己可以,明明是“新人”,气势强到好像来到主场。汪小姐逆境中不折腰的韧劲,被唐嫣诠释得入木三分。
经历黄河路订包间事件后,汪小姐明白了尊严只有自己能给,她放下手里的铁饭碗,投身更大的浪潮自主创业。开明珠商贸,汪小姐开始了成为“女强人”的打怪升级。
秉持创业就是要风雨兼程的信念,她如战士般冲锋陷阵,终于绝处逢生找到代工厂。那句第一张公司单子只许成功不许败,为了争一口气,唐嫣坚定的眼神和笃定的话语,展现了女企业家果敢刚强的风貌。
哭戏可视为考验演员对角色把控是否到位的另一窗口。《繁花》的汪小姐前期作为“碰哭精”,哭戏不少。但通过唐嫣的表演,能分辨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哭的心理活动。
汪小姐担心只身前往诸暨的宝总安危,买车单枪匹马去救他,还差点出车祸。见到宝总没事,又被问自己为何如此狼狈,汪小姐嚎啕大哭,泪水中混合了担心、后怕和憋屈。
到黄河路订包间起争端,不料宝总替自己挨了一记耳光,汪小姐情绪失控,像炮仗一样冲出去质问卢美琳,声嘶力竭怒吼后,哭诉以后要帮宝总讨回这口气。泪水中包含的是自责、愧疚与不甘。
创业初期缺少资金,看到师父赠送集邮册支持自己创业,汪小姐落的泪,是多年师徒情发酵出的酸涩与感动,也是重整旗鼓的无声誓词。
一幕幕情绪高潮戏,观众感受到了唐嫣富有感染力和爆发力的演技穿透荧屏,出圈情理之中。由此也证明了她对汪小姐的揣摩之深刻、诠释之细致。
《繁花》让人看到唐嫣与年代戏的契合,以及对现实主义基调下颗粒度复杂的人物的驾驭能力。她用细腻和有层次感的演技赢得口碑,舆论场上对唐嫣表演的肯定纷至沓来。
随时待命,三年磨一“角”
台前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是唐嫣拍摄《繁花》的写照。剧集拍了三年,她享受这场精雕细琢的“漫长表演”。在导演王家卫的带领下,唐嫣演汪小姐经历了由外而内的“改头换面”。
剧里汪小姐几乎总是一头爆炸式卷发,戴着框架眼镜。为达到跟角色的形似,唐嫣连在片场镜头外都要一直用卷发棒。拍吃饭戏,她就真吃。无论在宝总面前放松地吃饭团,还是在工厂干完体力活大口吃饭,唐嫣的表演相当接地气,一颗茶叶蛋都因她处于不同境地被吃出不一样的味道。
唐嫣用坚强、有冲劲形容汪小姐,将女性力量具象化的背后,是她跟导演王家卫一起思想碰撞的二创。刚接到剧组邀约时的激动、拍戏初期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,在导演的鼓励和唐嫣逐渐贴近角色并成为角色的途中一一消弭。
王家卫站在导演视角对唐嫣的了解,给了她重新发现自我和拓宽表演道路的机会。导演对演员要求严苛,唐嫣自己卷自己的情景在剧组时常上演。
她经常跟导演交流如何把汪小姐塑造得有血有肉,每次讨论做点加减法,时间推移下,一个个小想法堆积,角色变得越来越精细。
不设限的表演,打开了角色的空间,也激发了唐嫣旺盛的表达欲。她甚至会去抠台词隐藏的深意,汪小姐又该以怎样的状态去传递潜台词这些细节,以至于形神兼备后自然生发出了角色的反应。
语言上的弦外之音,表情上的点到为止,对唐嫣而言,是通过《繁花》体悟到的表演留白艺术。她跟汪小姐实现完美合体的过程,潜力被不断挖掘,作为演员的上限也在不停迭代升级。
三年沉淀,利剑出鞘。经过《繁花》的洗礼,唐嫣贡献出色表演,延长了演员版图的辐射半径,汪小姐成为她的新代表角色。这部剧令唐嫣受益匪浅,不仅书写新的事业高光,还修炼了表演心境。
其实,演员慢下来并不绝对是坏事,经过时光淬炼会收获岁月沉淀的宝贵财富。就像唐嫣用了三年拍《繁花》,跟着具有匠心的导演一起,慢工出细活,最终换来鲜花掌声。
潜心打磨一部优秀作品、演绎一个出圈角色,其长尾效应对演员的能量反哺超过想象。
正如唐嫣所言,作品是一个演员的底气。毋庸置疑,《繁花》和汪小姐,蕴含的经典意义于行业、观众和演员,都是罕见和可贵的。唐嫣和汪小姐已成为一对命运绑定体,彼此赋能。
结语
《繁花》里的汪小姐成为了自己的码头,华丽蜕变的唐嫣在戏外与其形成互文,迈入演员新阶段。剧里汪小姐“为了争一口气”的豪情壮志溢出屏幕,演变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精神图腾,也让唐嫣这三年的默默付出更掷地有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