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 > 资讯

龙潭沟记

时间:2024-05-06 来源:互联网

作者简介:

汪习清,男,网名习习清风。罗田公共写作研究会副会长,大别山网原创作品版版主。从事教育工作,业余喜好写作,新闻作品散见于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湖北日报》、《黄冈日报》等报刊;教育论文发表于《小学德育》、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》、《班主任之友》等国家、省、市、县级教育期刊40余篇;文学作品有散文、小说、曲艺、故事近200篇发表于网络及省、市、县文学载体和文学期刊。在各级文学写作大赛中,有15篇散文分别获得二等奖、三等奖或优秀奖;连续三届获得县文化局、文化馆《罗田文艺》编辑部设立的“王葆心文学奖”。

盛夏七月,大地生烟。空气,似火烤一般滚烫;温度,如蒸笼一样炙热。人体“高烧不退”,难受么?别怕,请您随我去一个地方消遣消遣吧!这里,解热消暑,猎奇探险,舒心畅意,如梦如幻......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?

2021年7月22日,正是大暑节气,罗田论坛二十几名网友相约,驱车来到了这个地方——罗田县三里畈镇毛家嘴村龙潭沟大峡谷,实实在在地经历一次消夏“退烧”之旅。

轻车盘山而上,刚刚进入罗汉岩下的毛家嘴,提前邀约的导游蔡世峰已在路边等候。下车,小憩一会儿后,在导游蔡世峰的引领下,开始领略龙潭沟大峡谷了。顺着山间小径行进,一路上,风景旖旎,赏心悦目。近处,田畴相连,形如攀梯;远处,山峦簇拥,叠翠堆绿......真的,未到龙潭沟,心花已怒放!

“大家注意!”心境还在这路途的景致上,突然传来导游的话语,“进入龙潭沟,需要把汗水擦尽,小心着凉感冒哩。”是吗,六月炎天,进入龙潭沟竟有这等奇事?话音刚落,撩开青枝绿蔓,龙潭沟就在眼前。

抬头领略,其实,我们早已进入峡谷了。“紫石岩前出,青山峡外开”,这不正是宋朝诗人曾丰描写《西江峡口》的意境么?左右两侧,悬崖交错,突兀阴森,峭壁嶙峋,形欲滑落......观之,让人惊魂落魄;再探谷底,苔藓泛绿,怪石堆砌,水流潺潺,凉风习习......那感觉,好不舒心惬意。

于是乎,管它感冒不感冒,来个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脱了鞋袜,挽起裤体,在谷底行走起来。上有清风,下有凉水,呵呵,犹似进入了凉气环绕的空调间。这般兹味,大家无不敞开胸怀,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免费恩赐。

说是行走,其实,倒不如说一个个在跳着“鬼步舞”。因为谷底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头,水流在石缝间漫溢,只能瞅准某一个踏脚石,张开臂膀稳住身体平衡,再一步一步跳跃式地行进。

“跳跃”了一会儿,眼前出现了一段狭窄的陡坎,远远看去,陡坎上展开一条长长的白练,直挂下端水底,这是瀑布!瀑布下,一汪碧绿清澈的潭水,前窄后宽,宛如扇形铺开。“这是龙潭沟峡谷的第一潭。”导游蔡世峰告诉大家,“第一潭的特点是,水的入口点狭窄,旺水季节,这里是汹涌澎湃,轰声如雷。”观看潭边地形,一旦洪水来袭,定当让人望潭生畏。

想象间,大家突然醒悟过来:这还能往上行进吗?中间潭水深不可测,两侧岩石笔陡光滑。导游说,走这右边岩石的裂缝间往上爬。爬?这能爬过去么?岩石的裂缝距离不定,缝隙约莫拇指宽窄,一旦滑落,将跌入潭底呀!这就是探险了,探险,亦如姜太公钓鱼——愿者上钩。我向来是猎奇好胜的,遂与数位勇士一道,攀援峭壁,须臾间,前推后拥,手脚并用,终于闯过了第一关。

接下来的路途,真乃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。一尊一尊的大石头,或啸狮吼天,或蛤蟆蹲地,亦如长剑出鞘,亦如巨蜥出山......旁逸斜出,横穿直插。这样的路况,行进起来,自然是弓背弯腰,摸爬攀纵,脚手交替,其注意力,来不得半点暇念,否则呀,就不难想象了。

如此攀爬一段路程后,前面又出现一个瀑布水潭。导游说:“这是龙潭峡谷第二潭,这个潭比第一潭要大些,其特点是水深。”啊,我想起来了,这个潭的深,曾听三里畈的网友毛群益讲过:说是1964年夏季天干,人们在这个水潭用水车起水抗旱,数天的起水,潭水仍然满满的,塆里一位大叔好奇,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,想插入潭底试试深浅。结果,竹竿打不到底,人体失重,一头栽入水潭。一会儿,大叔终于浮出了水面。他爬起来后对人们说,当时他身体急剧下沉,但终究没沉到底,只感觉到水底深处,冰凉冰凉的。还有人说,有两人闲着无事,从山上割了两捆葛藤接起来,吊上石头,往潭里放。说是葛藤放完了,仍没探到潭底。

我无法断定上述两件事是真是假,但听来会让人毛骨悚然。况且上面流水又是一道高高耸起的瀑布,四周树荫浓密,遮天蔽日,两侧崖壁,恰如斧砍刀削,危岩上,沁水点滴,年长月久,形成斑驳的紅锈,仿佛是流淌的道道血痕......潭水深,显得阴森;无阳光,生发胆寒。诸位不敢久留,离开二潭,继续攀越。

又是一道天堑横于面前。又是第二次攀岩探险了,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大家摒住呼吸,紧贴石壁,小心翼翼,在相互鼓励和牵扶中,总算趟过了第二道天险。

翻过了数个大石头,眼前是一堵高达数丈的大瀑布。走近一看,像是人工打造的、笔陡笔陡的石坝,顶端,一股股水流倾泻而下,跌落在崖底的岩石上,水花四溅,好似珍珠断线,又像雪花旋转,云雾蒸腾,凉风簌簌......这般景致,惹得大家纷纷贴近瀑布,手舞足蹈,变换着各种身姿,同仁们连连举起手机,留下这美好的一瞬间。

离开大瀑布,登上瀑布之顶,眼前豁然开朗,虽然两旁还是高山环拥,毕竟赢得了一片较为开阔的地带。进入这方平地,走了数步,蓦地发现峡谷正中,齐刷刷地竖起一簇大树,若大号菜碗粗细,高达数丈,枝干容貌,一模一样,笔直挺拔,英姿焕发,数一数,刚好七棵。七棵?是不是有七仙女下凡了,来到这清幽舒适的龙潭沟的水潭沐浴,一不小心,被我们撞见了,慌忙中......哈哈,这应该是梦幻吧!

行走数步,又是一个险峻迷蒙的地方。两崖相夹,中间撕开了一条长长的裂缝。上部倾出,下部缩进,底部平展,空间可围坐一席客人,估计倾盆大雨,不会淋湿衣襟。这般境地,抬头上望,赫然而惊恐,那顶端外出的巨石,大有摇摇欲坠,盖顶而下的感觉。不生怕么?当然,这是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了。

好在这里还有另一番景致,因能避雨,所以能看到岩石上,有鸟类搭建的窝窝,还有不知名的蜂窝。据悉,这龙潭沟峡谷中,常有野獐、豪猪、狗獾、驴头狼等野生动物出没;崖壁上,亦生长有灵芝、石斛、七叶一枝花、天麻等各种名贵中草药。可见龙潭沟大峡谷,既是人们户外游览的理想场所,也是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的天然园地。

正待大家在这避雨崖洞欣赏、拍照之时,我隐隐听到上游有潺潺流水声,这分明又有一处瀑布。大家连忙跑过去。哎呀,不得了,这帘瀑布,高约数丈,飞花泻玉,奔腾而下,底面一方清潭,水波荡漾,四周烟雾缭绕,水气氤氲,深深地呼吸一口,凉意袭人,神清气爽,一时间的疲惫和劳累,抛向了九霄云外......

“这是龙潭沟峡谷的第三潭。”导游蔡世峰说,“大家看看,这第三潭的特点,瀑布落差大,潭水面积广;还有,这里地域宽阔,谷内散石琳琅,可蹲,可坐,可躺,可睡,亦可游戏,也可烧烤,适合众多游人聚集。”是的,这里另有得天独厚的景点和传说。

水潭面积大,居然天生一方巨石于水潭中央,形似一叶轻舟,前有清潭,后有瀑布,游人如是拍照取景,站立这方巨石上,其位置是何等适当!这,是不是哪位神仙特意遣来巨石,早早作的安排?“这是一棵什么树啊?独立潭边,枝繁叶茂!”有人惊叹。引得众人连连回首。啊呀,这是一棵芦豆树。“三月芦豆四月籽”,倘若三月来此,定能一饱口福。令人惊奇的是,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么高大的芦豆树,树干足有饭碗之粗,命名为“芦豆树王”,绝不为过。

“快看,这是什么啊?”又有人惊呼。不看则已,一看让人寒毛根根竖起。是蛟龙降临?还是蟒蛇出山?水潭东侧的峭壁上,一条条乌黑粗壮的家伙,盘旋环绕,看上去似在微微蠕动。有胆大者,猫手猫脚,探至近前。哟吙,原来是一条条粗壮的、毛茸茸的藤本植物的根茎。辛亏同路人中没有身患心脏病的,否则,不堪设想。

“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山洞哩。”导游蔡世峰手指东北方向的一壁悬崖下,神秘地说道。我们随着他的手指看去,从绿植掩映的缝隙中,的确有一个山洞。不敢贸然探视,只听导游侃侃而谈:这洞名曰牛角洞,洞口高约3米,宽在3米有余,深达30余米。洞内还有一个小洞,人身不能进出,深不可测。相传远古年代,有一刘姓道姑,在此洞念佛修炼,居住多年。忽有一日,洞口上方缠绕一条巨蟒,见了道姑,巨蟒张开大口,搅着信子,吞云吐雾。道姑吓得五色无主,逃离了山洞。后来传说那巨蟒是佛祖派来的,以检验道姑的修炼是否诚心诚意。

“这洞还流传着一则红色故事哩。”导游蔡世峰继续讲述着。大革命时期,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捕和屠杀,中共地下党员蔡席丰带着一批伤员,曾在此牛角洞住过多天,附近民众送饭食茶水,终于让共产党人躲过了一劫。真没想到,龙潭沟大峡谷不仅有如此险峻的地貌,还深藏着如许的美妙故事。

该是离开的时候了。站在龙潭沟峡口,回望那撩人心扉的清潭、瀑布,唐代张九龄描述瀑布景致的诗句,竟一声声在耳际萦绕:百丈红泉落/迢迢半紫氛/奔流下杂树/洒落出重云/日照虹霓似/天清风雨闻/灵山多秀色/空水共氤氲”。

是的,灵山多秀色,空水共氤氲。龙潭沟大峡谷,你如此的秀色,如此的美景,我当然会再来。 龙 潭 沟 旅 游 联 系 人:蔡世峰 (文 / 汪习清 图 / 李 茂)